表姨離世了,表弟半夜給我撥通電話報了喪。說人在老家走的,路途遙遠,能回來還是回來一下。我的祖籍在藍田縣白鹿原上,在我印象中,上一次回原上還是1999年,掐指一算,竟有24年沒回過白鹿原了。匆匆收拾了些東西,便同母親驅車一路朝南而去,上了白鹿原。
表姨是我的一個遠房親戚,后來父親離開白鹿原,在韓城礦上參加了工作,巧的是我表姨、表姨父也同在這個礦務局,所以走得近,我依稀記得八幾年表姨一家子常到我們那個棚屋里來坐。直到1990年,黃陵礦區(qū)建礦,我同父親來到黃陵,和表弟的那段來往告一段落。往后的多年里聚少離多,直到近年在西安購房和表弟又買到同小區(qū),兜兜轉轉地又聚到了一起。
入秋的白鹿原上,樹葉落了大半,孤零零的幾片殘葉在風中搖曳,馬溝村里遠遠傳出的嗩吶曲透露著悲切之意。我聽得出這曲子是《渭水秋歌》,關中平原上若有白事,這曲子必會登場,這人生的大事,要響響亮亮的。表姨的親人們在村口等了多時,接到我的母親,寒暄幾句,便向家中走去,母親從起步便開始一路哭泣,直到靈堂。這是原上奔喪的必要禮數(shù)。
作為晚輩,披麻戴孝是少不了的,還得戴拖地的長孝布。上香、磕頭,孝子們還禮。起身看到靈堂中間表姨的遺像,她面帶微笑,一如昨日,不覺心中酸楚,默默落了幾滴淚。
白鹿原上的農村辦場白事,都要靠鄉(xiāng)黨們幫忙,首先得請執(zhí)事,執(zhí)事分得很細,有總管、看客、禮房、茶酒司、廚子、地壘、水司、過酒、電工所、大木行,總管負責過事的整體安排,一般是由族里有威望的長輩來擔當,另一個就是看客先生,看客如同紅事里的司儀,由本地懂文化、懂禮節(jié)的人擔任,看客主要是負責白事中的安堂、迎村、迎禮、迎魂、穩(wěn)主、三獻、祭龍、路祭和安葬等復雜程序。表姨葬禮上的看客先生60歲出頭,著黑布長衫,有條不紊地吆喝著,尤其是三獻儀式,在這個儀式中,不同輩分的人會朗讀不同祭文,表達對逝者養(yǎng)老送終、感恩戴德,整套流程在看客引導下順利進行。
都說十里鄉(xiāng)俗不一般,白鹿原上的出殯和黃陵這邊就有很大的不同,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出殯時間。黃陵這邊出殯往往在天不亮的時候;白鹿原上出殯都是在正午時分,在出殯前就是路祭,表姨入殮封棺后,鄉(xiāng)黨們將棺抬出門,出門的時候,我又酸了一鼻子,到底是中年人了,眼窩子淺了。路祭儀式的過程很長,表姨的棺木放在門口,罩上喪轎,孝子們跪在兩旁,焚香、燒紙,看客誦讀著表姨這一生的功績,聲音慢而悲切,親人們按輩分一一上前祭拜。
一套儒家禮節(jié)完畢,從縣里劇團請來的幾位秦腔名家開始吼起來,這期間,村里的人都會前來圍著唱戲人聽戲,唱得好了,眾人們叫好??腿藗兌荚诘却?,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聊天,很多人多年不見,在過事的時候難得有湊到一起的時間。
起靈的時間到了,一掛鞭炮開路,嗩吶響起??纯透吆埃骸皶r辰到,鄉(xiāng)黨們,抬轎起靈!”身強力壯的八個鄉(xiāng)黨將棺抬起向墓地走去,稱為“八仙抬靈”,孝孫手持引魂幡,孝子頂住火盆,其他孝子們有捧遺像的、有持柳木棍、有抱金童玉女的……浩浩蕩蕩地跟著送葬隊伍。到了墓地,孝子們跪在墓前,幫忙的鄉(xiāng)黨們把表姨的棺木徐徐放到墓穴中。親人們放聲痛哭,表舅和表弟哭得最傷心,也難怪,表舅是表姨一手帶大的,長姐如母,如今至親離去,悲痛流露。
答謝鄉(xiāng)黨們,是這場葬禮最后一步。門口棚下的流水席,白鹿原上待客很有講究,席叫“藍田九大碗”,象征著九九歸一,聽老人們說這最早是在唐朝宮里的宴席。披著紅的表弟端著酒把所有鄉(xiāng)黨們齊齊敬上一圈,以表示感謝。席畢之后,把鄉(xiāng)黨們一一送走,這事基本就算完了。
我很是慚愧,遠離故鄉(xiāng)的這些年里,這是第一次讓我感受到白鹿原上喪葬文化的厚重?!班l(xiāng)黨”一詞,在這之前我以為只是一個稱謂,如今我算明白了,這是千百年來白鹿原上傳承下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他們真正在踐行著藍田《呂氏鄉(xiāng)約》中的“患難相恤”“禮俗相交”。
白鹿原,一個響徹華夏大地的名字,一個繼承著中華民族禮儀的厚重之地。
版權所有:陜西陜煤黃陵礦業(yè)有限公司(黃陵礦業(yè)集團有限責任公司)
地址: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(zhèn) 郵編:727307 技術支持:黃陵礦業(yè)信息中心
Copyright(C)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-mail:txzx@hlkyjt.com.cn
陜公網安備61063202000102號
陜ICP備案0500608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