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認為,四十以后還沒有發(fā)胖,是因為長期在食堂吃飯的結(jié)果,千篇一律的“大鍋飯”讓人望而卻步。人隨著年齡的增長,慢慢開始懷舊。人的胃也是有記憶功能的,小時候吃過的美味,依然上口,且屢吃不厭。于是每到周末,我一定上灶,做自己喜愛的飯菜,來改善一下伙食,放松一下懷舊的心情。
我是淮南人,米飯是我的最愛,做起來也簡單,把米洗凈,上鍋加水,按上電飯鍋的按鈕即可。如果用柴火和鐵鍋煮飯,煮出來的飯則更加香、軟、松,但這只是如果,在城鎮(zhèn)生活,柴火飯只是一種奢望。只是這做菜確有很多講究,疏菜要吃時令的,且不上化學肥料,這兩點至關(guān)重要,否則,再好的廚師,也做不出好味道來。原料選好之后,就看火候了,炒菜之前先放油,待油燒熱后,再放入鹽,然后放花椒、蔥末、辣椒,最后放菜,炒至半熟時,放上醬油,最后放味精,盛盤即可。每道菜的具體做法,因菜而異,比如辣椒炒雞蛋,先炒辣椒,再在辣椒上澆上蛋液,比蛋菜分離味道要好。肉菜則更有講究,第一也是選料,雞、鴨、鵝、豬等肉食,一定要選家養(yǎng)的,清燉、紅燒均可,切塊后,大火炒至半熟,加醬油上鐵鍋燉至爛熟,燉肉時,鐵鍋四周再貼上一層死面餅,揭鍋時,餅和肉一起出鍋,餅香、肉醇,甚是滑口。還有紅燒仔公雞,秋季稻子熟后,正是小公雞成熟的季節(jié),紅燒出鍋,肉嫩味鮮。這些新鮮的美味一定要吃時令的,野魚、泥鰍、黃鱔等,需要現(xiàn)場從魚塘、稻田里撈出,現(xiàn)做現(xiàn)吃。家鄉(xiāng)人喜食臘味,因為肉食不好保存,家禽、家畜宰殺后,抹上一層鹽,入缸10天后,掛在戶外風干,可保存半年之久。久而久之,家鄉(xiāng)人便喜歡上了臘味。有一道紅燒咸鴨是我的最愛,將咸鴨用熱水浸泡洗凈,剁塊后,上熱鍋大火干炒,炒至鴨皮出油,再加入干辣椒、生姜、蔥段清炒,炒至鴨皮變黃,然后加水、加醬油煮開后轉(zhuǎn)慢火燉熟,肉香味濃,咸香可口。紅燒咸魚、紅燒咸雞等做法大體相同,還有紅燒臘肉,好吃不膩。我每次回家,父母都給我?guī)闲┡D魚、臘肉,我回到西安現(xiàn)做現(xiàn)取,連冰箱都不用。
萬事萬物都是有規(guī)律的,比如大棚菜、飼料喂養(yǎng)的家禽、家畜,還四只翅膀的雞、養(yǎng)不到半年的豬,就違背生物成長規(guī)律,也是做不出味道的。加上地溝油、甲荃白菜、注水肉等,簡直是倒胃口了。自己做菜是最放心的,就連咸菜也不例外,自己選料,自己腌制,吃著放心,也更適合自己的口味。我認識一個老板,極有錢,卻極少下館子,喜歡自己做飯,事情再多,回家就洗手做飯,吃完還洗鍋、涮碗,老婆、孩子只負責品嘗,偶而還挑三揀四,他本人卻習以為常、樂此不疲。
舌尖上表現(xiàn)的不僅僅是味道,更是生活。(梅方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