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歡迎來到麥積山,我是你們的導(dǎo)游,現(xiàn)在我們的正前方就是麥積山石窟的西崖?!蹦贻p的女導(dǎo)游口齒伶俐,笑容滿面。
“我們這里民間‘砍盡南山柴,堆起麥積崖’的說法,為什么呢?因為遠看,麥積山就像一座麥垛子堆起的山?!蔽姨ь^仰望,麥垛子一樣的山頂上,樹木開始泛綠,隱約有白色的花兒夾雜其間。
最近一段時間里,抖音刷爆了的天水麻辣燙,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,他們齊聚天水,為了那份熱辣滾燙的麻辣燙,也有人為麥積山石窟而來,至少我是奔著麥積山而來。多年以前,我們一行四人,記得那年杏花開的絢爛,游人少的可憐,麥積山腳下的竹子開始泛綠,一個個嫩芽拔地而出,像一個個小塔,我穿過護欄,偷偷拔一根嫩芽出來,塞進嘴,一股淡淡的草香沁入心肺,嘴角有麻酥酥的不適感,瞬間嘴就沒了知覺。此刻又來到麥積山腳下,我順著木棧道,尋著舊路想找到那片竹,可惜大片的竹子,早沒了當(dāng)年的模樣。
熙熙攘攘的人流,推著人向前,年輕的同事笑著說:“這叫什么事,不來急,來了更急?!蔽覀児笮?。
人們攜老帶幼,年長的老人相互扶持,母親拉著幼小的孩子,單行道的木棧道,人們推擁著向前,你不能有停下腳步的機會,向前、向前,底層的大多窗戶緊閉,一把鐵鎖隔離了窗內(nèi)與窗外的聯(lián)系,細小的網(wǎng)密密麻麻。我爬在窗欞努力尋找,我們登天梯一樣攀上“麥垛子”,凝望千百年前的造像時,塵世的喧囂屏除了,只有用心,仰望古人留在崖石上的一道道藝術(shù)靈光。
越往高處,視野開闊,高大的佛像立于面前,導(dǎo)游介紹說:“麥積山土質(zhì)松散,氣候陰濕多雨,不宜雕鑿大型佛像,因此麥積山的佛像多為石胎泥塑。”
泥塑的特性是可以塑造更為柔和的面部效果,麥積山分為東崖和西崖,東崖一佛二菩薩,右側(cè)協(xié)待菩薩保持較好,其身子稍微側(cè)扭,小巧秀麗,彎眉細目,雙眼微微下視,遠處有人燒香參拜,也有人拍照留念,高大的駱駝也來到麥積山安家,鳥雀鳴叫,人聲鼎沸,當(dāng)與眼前繁復(fù)而絢麗的佛或菩薩相對時,你不得不確信歷史的博大和遠古時代匠人們精湛工藝。菩薩端莊清秀,衣袂飄飄,在隨時都塵??澙@,栩栩如生的繪畫,奔跑的鳥獸穿過歷史的云煙,它們在笑,在訴說,西崖大佛高13米,大佛腳踩云頭,立于絕壁,俯視群山,大佛腳下的沿角處,遠遠望去,共有297尊形態(tài)各異的佛,它們與3尊大佛合起來剛好300尊,寓意九九歸一,佛的最高境界。
麥積山造像中“微笑”看似云淡風(fēng)輕,卻寧靜,由衷,也可能源于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雕琢,也許古人也明白,微笑是最美的風(fēng)景。北魏小沙彌,1500多年來,他一直站在那里,用微笑與朝拜的眾生對話。莊嚴的佛堂上,佛陀正在說法,一個笑瞇瞇的菩薩轉(zhuǎn)過頭去,和身邊的小弟子交頭接耳,他們眉眼含笑,他們之間沒有了那神圣不可侵犯的距離感,兩個人的軀體自然而然的靠在一起,猶如久別重逢的好友。他們在竊竊私語,小弟子雙手合十,又像是輕輕鼓掌,他微笑著,然而,這不可言說的微笑,倒成了生命的一種境界。這就是朝圣的全部意味吧!
佛祖在微笑,菩薩在笑,弟子在笑,小沙彌在笑。麥積山的鳥雀在笑,草木也在笑,玉蘭花開了,杏花也開了,它們也在笑。
版權(quán)所有:陜西陜煤黃陵礦業(yè)有限公司(黃陵礦業(yè)集團有限責(zé)任公司)
地址: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(zhèn) 郵編:727307 技術(shù)支持:黃陵礦業(yè)信息中心
Copyright(C)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-mail:txzx@hlkyjt.com.cn
陜公網(wǎng)安備61063202000102號
陜ICP備案0500608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