綻放在煤海里的青春
——一名煤礦大學生的成長歷程
夕陽西下,遠去的大巴車逐漸變成小黑點,最終消失在了天山相連的地方——“是你,將我從那個喧囂繁華的都市帶到了這里,但這里真的埋藏著我的夢想嗎?”提起腳邊的包,丟掉曾經(jīng)的憧憬,將那個燈火輝煌的城市和美好的大學時光存入記憶,從此,23歲的張凡走進了黃陵礦區(qū),浮華的青春夢想也從此夢碎。
記憶中,初入礦井的足跡依舊清晰,當年的迷惘依舊瀝瀝在目:漆黑的井巷里閃爍著勞碌的燈光,轟鳴的機械聲沖破地層深處的寧靜,無處不在的黑暗覆蓋了他的憧憬。雖然被安排在相對輕松的設備檢修班,雖然跟著一位技術精湛、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師傅學習,但他依舊從心底對眼前的一切有著深深的抵觸,對地脈深處的漆黑有著深深的恐懼。就那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三個多月,他沒有了屬于這一代年輕人勇往直前的犀利闖勁,自己開始沉淪,完全走上了另一條完全陌生的路途。
然而,在命運的安排下,人們往往苦苦期盼的東西都會在不經(jīng)意間被改變。2002年8月的一天早班,由于當班受停電影響造成錨索梁支護滯后,檢修結束后,班長臨時安排他與師傅協(xié)助支護工抓緊時間完成支護任務,在運送錨索梁的過程中,由于巷道濕滑,一個趔趄,師傅單膝磕到了地上,膝蓋當時就磕了個大口子直流血,但錨索梁依舊被他牢牢地抓在肩上?;钍遣荒芾^續(xù)干下去了,他扶起師父一瘸一拐地向巷道口走去。“師傅,你真牛,腿都磕成這樣那樣了一聲不吭,錨索梁還牢牢地抓在肩上!”“呵呵,受點小傷沒什么,錨索梁不抓緊掉到地上會連累你也遭殃的,傷痛一個人承受就好了,能避免連累別人就盡量避免,這是我們干這行都應該明白的道理!”老師傅質樸的語言像一條清泉流進他干涸的大腦,一遍遍清洗著他的內心世界。那些“大老粗”在他眼中的形象逐漸清晰、高大起來,固執(zhí)的思想在這一刻開始松動?!皫煾?,以前我太幼稚,這幾個月,我也一直在看、在思考,原以為自己是名大學生,走入這漆黑的井底是埋沒了自己,現(xiàn)在我終于明白了,其實一個人無論他有無能力,只要在崗位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,那就是他的價值,工作沒有高低之分,立足崗位,做好工作那才是真正的難得?!?“你小子,別看有文憑、挺滑溜,耐不下心來,這門技術你是永遠都學不會的。要學東西先要喜歡上這個行業(yè),你們年輕,學東西快,遲早會超過我們這些老家伙的”。
也許是心靈受到震撼,也許是在尋求改變,從那天以后,張凡似乎變了一個人,每天準點上班,積極向老師傅求教,如饑似渴地吸收專業(yè)技術知識,忙完自己的工作任務,就幫工友一起干活。僅一個月,以前那個消極怠工、不合群的他就不見了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工作積極上進、技術日漸提升、能吃苦的合格職工,是職工心中一個見多識廣、風趣幽默的“秀才兄弟”。
2003年,礦區(qū)組織了“崗位技能大比武”,經(jīng)過一年工作磨練,學識、技能俱佳的他得到了一展身手的好機會,在眾多精英匯聚的比賽中,他以設備理論知識一流、操作技能嫻熟、檢修保養(yǎng)功力扎實的優(yōu)異表現(xiàn)榮獲綜合考核第二名,從眾多精英中脫穎而出。面對榮譽,他說:“我是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毛頭學生,能走到這一步,得益于身邊工友的支持與指導,請相信,以后我會做得更好!”,一個優(yōu)秀的礦山脊梁就此顯現(xiàn)雛形,新一代煤炭人在成長。
由于工作勇于奮進、吃苦耐勞的出色表現(xiàn)以及較高的文化知識積累,2004年,張凡又被上級提為掘進隊擔任技術員,全面負責區(qū)隊生產(chǎn)技術工作,這個才從學校畢業(yè)的毛頭小伙就這樣,從一名普通的一線職工做起,伴隨著礦區(qū)的跨速發(fā)展,他也在艱難的磨礪中成長,他被提拔干過區(qū)隊長、生產(chǎn)科長、副礦長、礦長。從一個熱血青年成長為煤炭生產(chǎn)的佼佼者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是煤礦這個特殊行業(yè)改變、培養(yǎng)了他,是礦區(qū)的山水養(yǎng)育了他,是礦工兄弟樸實堅韌、無私奉獻的情操鑄就了他的立志,要在煤礦成就一番事業(yè)的意志和決心。(一號煤礦 任俊平)